欢迎来到北京橄榄树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全国心理健康热线:010-85381292   18613365201

1285015491

北京橄榄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Beijing Olive Tree Education Consulting Co., Ltd

愈见橄榄,重"心"起航

全国员工

援助热线

186-13362501

24h全国

心理热线

010-85381292

« 返回

疫情下的养育倦怠

2020-09-29

看着孩子默默的捡起地上的书本,一言不发走进房间,看着他把门嘭的一声关上,看着那紧闭的房门,还有门上贴着的快乐成长的寄语,我后悔极力,我怎么能打他呢?我怎么能伤害他呢?那一瞬间我恨不得给自己两个耳光.....视频中的豆豆妈妈,哭得泣不成声,满脸的自责,泪水顺着指缝渗出,呜咽着说自己不是好妈妈。

这是被疫情隔离后,她第二次找到我,看着她痛苦的样子,感受着她的自责悔恨,我也有点嗓子发紧。看起来,她服装得体,头发也修饰的恰到好处,即使在如此情绪失控的情况下都保持着优雅的姿态,不难看出这是一位修养极好的妈妈,很难想象她是如何对孩子动手的。

有偶无独,一个五岁的孩子妈妈打电话求助,从头哭到尾,说孩子感冒咳嗽了,反复吃感冒药都不管事,不敢带去医院,怕被隔离;不敢告诉公婆,因为他们总说她连孩子都带不好;不敢向爸爸妈妈请教,怕他们担心直接杀过来,让老公更加不喜。说现在一听到孩子咳嗽,就烦躁不安,恨不得把孩子的嘴巴堵上......

我们一旦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对孩子拳脚相加,就不是好妈妈了吗?或许,因为心理耗竭,让我们进入了养育的倦怠期。

 养鱼2.jpg

   新冠病毒来势汹汹,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对疫情的未知、对隔离的不适、对收入较少的焦虑等等,已经让很多父母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隔离期间,对孩子开启24小时在线监督模式,更添压力。你想安安静静讲个故事,他非要玩奥特曼打怪;你想教他认识几个英语单词,他非要研究里面的人物来着哪个国家;你想让他独立上网课,他有各种方法避开你的监督;你想让他多吃两口青菜,他敲着桌子偏要烤翅;你想处理自己堆积的工作,他却像狗皮膏药似的粘在你身边说每人陪着玩没意思;你放下工作想跟他聊聊天,他却答非所问海角天涯;你想让他早些休息,他却趴着被窝里玩起手机;你累的睁不开双眼不想起床,微信群里发来了老师的评语,某某没提交作业......

长期处在这种高压之下,很多家长容易产生产生严重的心理耗竭,尤其妈妈们。你可能会渐渐丧失那种身为人母的自豪和责任感受到养育孩子的巨大压力,对“妈妈”的角色感到无能为力;有的妈妈会看到孩子就烦,甚至是厌恶;有的妈妈还会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是好妈妈,甚至不配做母亲,经常为一点小事就过度责备自己。

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尤其在疫情中,时常感到身心疲惫,到底是为什么呢?

第一,过度追求完美。我认识一位三个孩子的妈妈:老大是个女儿,14岁上初三;老二和老三是双胞胎,都是男孩,上四年级。女儿穿的漂亮干净,男孩穿的帅气爽利,她经常带着孩子们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能开车会电脑,能做一桌子好菜还会做很多点心。这样的一位人人称羡的妈妈,有一天突然掀翻了餐桌,桌上的热汤洒在女儿胳膊上,被烫了不大不小的疤。原因是她看着费劲心思做好的臭鳜鱼,孩子们不喜欢吃,让她瞬间觉得自己连鱼都做不好,充满愧疚和自责。偶然机会我跟她聊起此事,她说自己真的很累很累,真的想把陪孩子们的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好多次都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好多次都在切菜时冲动的想把菜刀砍向自己的手腕,但是想到自己的孩子将无人照看,就对孩子充满了愧疚。于是就想补偿孩子,想做得更好,而做得更好就更累,更累就更想放弃,周而复始掉进恶性循环而无法自拔。

可是,哪里有“完美妈妈”呢?不过是无人可及的梦幻。

第二,长期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尤其另一半的长期缺位。我的一位老师的老公,就是一名典型的大男子主义代表,家里大事小情一概不管,小到换个灯泡大到清理下水道,他都不会参与,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疫情期间,这位校长的公婆因回老家隔离无法返程,她一个人要独自带两个娃,要管老大学习、当老二的“三陪”、要负责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在孩子们都睡了后还要处理学校的工作,从早忙到晚。遇到大的不听话、小的哭闹老公不仅不帮忙,还在一边冷嘲热讽:“平时指责我时不时牙尖嘴利的吗?怎么连个孩子都搞不定?

当另一半长期不在丈夫和父亲的位置上,得不到理解与关爱的妻子被迫“丧偶式育儿”,在自己的情感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还得照顾孩子,身心疲惫在所难免。

也有些妈妈,自己的父母或公婆因各种原因无法帮忙,甚至不愿在急需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很多妈妈会因为得不到情感支持与育儿帮助而承担更大的压力,也就更容易产生倦怠。

第三,是来自社会的压力。很多妈妈是职场精英,在教养孩子的同时承担的工作家庭的多重压力。而现在的主流家庭教育,过分强调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尤其是要求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克制自己的情绪等等,仿佛一旦克制不住情绪对孩子大吼大叫就成了十恶不赦的罪魁祸首。

 

    其实,养育倦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父母没有能及时察觉自己的状态,并找到合适的调整方式。朱朱认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情绪是我们最大的阻力。因此察觉情绪是调整的第一步。

一、在发脾气之前,先察觉自己的情绪是什么。朱朱在这里,可以教大家灵魂三问法。第一问,向内问自己:我怎么啦?及时识别自己的情绪,比如我生气了,那我生气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他没算对数学题,就会让我觉得自己的教育很失败?这是一个向内探寻的过程,可以呈现自己产生情绪时的自动思维,当我们跳出这个自动思维时,情绪也会随之变化。第二问,也是向内问的,不过这时候需要问:他怎么啦?他是在哪里卡住了?让我们客观看待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第三问是我不就这样吗?他不就这样吗?这是对自己和孩子的接纳和宽容,我们原本如此!当然,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三问题的,建议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助。

二、客观的看待自己,允许自己犯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妈妈,我们逼着自己去做那个满分妈妈只会让自己更焦虑,让孩子更痛苦。当我们竭尽心力的为孩子付出时,很容易对孩子形成情感绑架,无形中也会增加孩子的内疚感或者叛逆等等。因此,想做一名好妈妈就要先学会接纳自己不完美,接纳自己的局限性,甚至接纳自己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种种过失。也许,我们的一些过失,的确给孩子造成了这样那样的伤害,但是亲爱的妈妈们,别忘了孩子有自己强大的疗愈功能,我们的一些过失会激发孩子的逆情商的发展。当然,如果我们的行为的确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及时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必须的工作。

三、学会适时放手,必要时寻求帮助。其实,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全年无休的“超级保姆”,而是需要一个有生命活力的妈妈,在他难过时伸出温暖的手,在他受挫时投来鼓励的目光,在他获得成功时给到真心的拥抱。聪明的妈妈们可以在孩子不太需要时,我们退回自己的领域,做自己的事情。偶尔情绪不佳或感到劳累时,把孩子把孩子扔给老公,给自己放天假。

养育1.jpg

当你累了,眷了,可以去翻翻孩子成长的相册或视频,慢慢品味他们牙牙学语时的憨态,蹒跚学步的可爱,让爱重新在你和孩子心中流淌起来。